http://
77779193永利官网客座教授基本信息三
朱江,研究馆员,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处长,硕士研究生。主要参加了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数据库、中国专利数据库、SPIE二次文献数据库、馆藏中西文书目数据库的开发;任《中国专利数据库》大型检索工具书副主编,完成1985-1996年3辑6卷《中国专利数据库》的编撰;负责本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和成都分院文献信息网络的建设;参加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的建设;参加全球图书馆门户网站、专利信息门户网站的研究和建设;参加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、专利战略研究;负责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平台、NSTL西文会议文献遴选等课题研究。公开出版大型检索工具书《中国专利数据库》3辑6卷、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。
杨志萍,研究馆员,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,本科。近五年来,主持或作为主研人员共参与国家、四川省、科学院决策层科研项目二十一项,曾分别做为中科院访问学者、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、英国进行学术学习与研究。五年组织参与完成情报研究报告56份、信息咨询报告1200余份和咨询服务2500余项。在相关学科核心期刊、优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国内外会议论文三十余篇,3篇国际会议大会英文发言论文。
有代表性的项目有:
《西部地区科研产出能力研究》中科院“西部之光”人才培养项目2004-2007
《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战略研究》国家知识产权局子项目2005-2006
《光子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应用》中科院出版委项目2005
《藏药信息化建设》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合作项目2005
《分布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研究》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2003,2005
《网格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态势研究》中科院政策局项目2004
《国外几大医药企业药品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分析统计》美国麦肯锡上海公司委托项目2004
《天然药物门户网站》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2004
《保密通信产品系列情报研究专题》四川省电子信息专家组项目2004
《信息科技领域研发热点及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》中科院政策局项目2003
《中国实用天然药数据库》地奥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999-2001
《Internet与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及发展研究》中科院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基金课题1998
《Internet与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信息服务和未来发展模式研究》中科院文献情报基金课题1998
王明奎,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,博士。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9篇(其中SCI引用期刊论文22篇)。会议论文20篇(其中SCI引用1篇)。公开专利18项。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三等奖1项。
卢晓霞,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,博士。运用现代合成方法及合理的药物设计,发展了一系列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,并进行了活性测试研究,有望应用于高血压药物中;进行了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研究,可望在天然产物合成以及手性药物合成中获得较大的应用;设计和合成了新型金属配合物并应用在化学传感器上。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结果,现已分别在Angew.Chem.,Int.Ed.,Chem.Eur.J.,Chem.Commun., J.Mater.Chem., Dalton Trans., Inorg.Chem., Tetrahedron Lett., Synlet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,其中一篇论文(Angew.Chem.,Int.Ed., 2003, 42, 3385-88) 被美国的 Chemical & Engineering News作为亮点工作进行评述。到目前为止,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共9次,一些并作学术报告.目前担任学术期刊 Chin.J. Chem. 和“化学研究与应用”的审稿人。
何毓成,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。何毓成长期从事国土开发与规划、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,各方面均有建树。1979~2007年,他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、院、部、省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,完成省(自治区)、市(州)、县级旅游开发规划、国土开发、生态环境项目20余项,成果丰厚,成绩显著。主要成果有《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及整合整治对策研究》、《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基本规律与防护林研究》、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与评价》、《长江中上游护岸护堤林发展潜力、结构模式与功能作用研究》、《九寨沟县旅游发展战略研究》、《西藏自治区地质勘查综合规划》、《攀枝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内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松潘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巴塘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巴塘县措普沟旅游区总体规划》、《兴文县博望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》、《泸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、《西藏自治区察雅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。为此,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、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、四川省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各一项、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一项,并荣获“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”称号。